正文卷 无标题章
九尾狐的故事,【摩揭陀国篇】
在朝歌城头,姜子牙手中飞剑一掠而过,九尾狐又消失了。
过了很久很久,久到有两百年那么久,它没有再出现过。
有人说,姜子牙天命之身,已然诛灭了妖邪;有人说,九尾狐被斩去了三条尾巴,她依然没死;也有人说,每逢乱世,必有妖孽,她只是在等待下一个乱世。
直到周幽王为一个叫褒姒的女人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世人才发现,原来妖狐的阴影,从来没有离开过。
我想,褒姒面对着接连燃烧的烽火台,滚滚狼烟中,那笑容肯定无比灿烂,倾国倾城的脸上映着西天的晚霞。她是在笑周幽王的无知无畏呢,还是笑这世上男子多凉薄。
表演得越用力的人,心就越苍白。
烽火台是烧给他自己看的,他从不在乎她是谁,只要她笑了,他就赢了。
在乱世烽火淹没周幽王的时候,褒姒消失了,后世说,她就是当年妲己掉下的其中一根尾巴。
九尾狐去了哪呢?
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西南方,那里有一个神奇的国度。
古印度摩揭陀国,是的,就是成龙在《功夫瑜伽》里屡次提到的古老国度,当然,这个故事和那部电影是两回事,虽然我们都是瞎扯,但是我扯的是另外一条故事线。
在商朝灭亡之后大概五百年,摩揭陀国出现了一个人,叫旃陀罗笈多。
他是一个什么人呢?他就像印度版的朱元璋,从最底层的贫民做起,一路开疆拓土,建立了那片土地上空前强盛的一个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跑了在印度家门口耍威风的家伙,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他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
时至今日,旃陀罗笈多我们依然了解不多,不过摩揭陀国一直以来都是奴隶制国家,一个贫民要从等级的最底端爬到最顶端,可以想象他到底遭遇了什么。朱元璋好歹有张无忌这个外挂,他可没有。
这是一种高危险高收益的政治投机行为,让我不由得赋诗一首:一穷二白闯天下,牢底坐穿都不怕。英雄从来屠狗辈,乱世草莽血舔牙。
可见,越是被逼到极致的人,就越有可能成功。——马云
好的,谢谢马云客串出场。
故事继续。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耆那教信徒。耆那教相信灵魂解脱,业报轮回,主张非暴力、不杀生、行善积德,相当于佛教的前身。可以说,在释迦牟尼诞生前,他就相当于行走人间的佛陀。
在后来的圣雄甘地身上,可以看到几分他的影子。
旃陀罗笈多死后被火化,留下了三颗类似于宝石的东西,相传为舍利,有大法力,得之者可得天下。
九尾狐听说了这三颗舍利。
她有点心动,因为她少了三条尾巴。
得到天下什么的她才不管,可就算活了再长时间,她也还是个女人。
为了美,女人什么都可以做。何况她什么都没有,就是有时间。
她一路寻去,比西游记四人组早了近千年,到了还不叫天竺而是叫摩揭陀国的印度。
她剪下彩霞做成纱幔披在身上,用落日的余晖在眉心一点朱砂红,她这一世的名字呀,叫华阳天。
她嫁给了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当时摩揭陀国的君王,宾头沙罗,成为了他的妃子。
华阳天的一切记载,就到此为止了。
如今遗留的摩揭陀国史料中,我们只能知道那个叫华阳天的妃子极尽暴虐,结果被宾头沙罗正妻达摩王后之子阿育王识破妖身,被赶出宫廷。
这纯属胡扯,因为阿育王本来就不是好玩意儿,当他老爸宾头沙罗身染重病的时候,朝中未立太子,阿育王为了争夺王位,谋杀的兄弟姐妹就有九十九人。
他爸能生是一方面,但是这小子真是心狠手辣。
华阳天只是被清算了其中一个罢了,扣个暴虐的罪名就驱逐了。
相比起她经历过的长达千年的人间烟火,阿育王玩的这些伎俩就像小孩子过家家。
说起舍利,后来三块舍利如流云四散,一块留在了印度,另外一块在辗转中落到了月氏族人手中,一直到张骞出使西域是才将其带回。
还有三块舍利中最重要的一块,一位印度僧人将最重要的一块带来中国,并且央求当地有名的玉石工匠将其和一块名玉镶嵌在一起,那块玉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而被赶出宫廷的华阳天也就是九尾狐,追随舍利回到了正处于战国时代的中国。
在战乱纷争中,九尾狐与舍利都失踪了。
具体过程已经不可考,但是和氏璧最终没有和舍利相见,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是中国史上最有名的国宝,历经多朝一直传承,可惜战乱人祸不断,最终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把九尾狐华阳天赶出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后来成为了印度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伟大的君主。阿育王的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杀戮坐稳王位和武力一统印度。
无标题章
在印度东海岸上,征服羯陵伽国时,有十五万人被俘,十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终于悔悟,他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屠尽人间,悟道成佛。简直就是滑稽,然而这是真的。
后来就是“白阿育王”时代,他变得仁慈,贤明,开始专注于礼佛,他广修寺庙,召集四方僧人,编撰,完善和整理了许多佛经,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佛教历史上,他传播教义的功绩,仅次于释迦牟尼。
如果我们展开一点浪漫的联想,也许阿育王这个无比矛盾的人也曾受过华阳天的影响。
那些年,印度王宫里的日子也许没那么无聊,可能华阳天看见这个聪明的孩子,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儿子启,所以用母亲的慈爱教导了这位后来贤君。阿育王也许从来没有喜欢过父亲的这个妃子,但是他至少学到了悲悯,知道人和人之间并非只有互相捅刀子。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的人生才能从血腥的皇宫和沙场走向佛堂和光明。
然而阿育王终究是把她赶走了,最是无情帝王家。
她应该已经习惯了吧?还是嘴角依旧留着一丝冷笑?
那年,她独自离开了摩揭陀国。
风沙很大,淹没了她对人世的最后一点温情。
九尾狐的故事,摩揭陀国篇,完。
九尾狐的故事,【东渡篇】
战国之后,就是秦汉魏晋,这是群雄辈出的年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满眼看去都是腿。不要误会,这里是说的是身高八尺的汉子们的大长腿,好像一直没有女人什么事。
一直到南北朝,又是几百年过去了。
南朝后主陈叔宝踉踉跄跄地走上历史舞台,出演了一个悲催的皇帝。
在我看来,作出《玉树后庭花》的陈叔宝、写出《虞美人》的一代词帝李煜、自创瘦金体的书法家赵佶,堪称中国古代皇帝里面的曲、词、书三杰,他们都是靠不务正业败家到底出名的。
陈叔宝的爱妃张丽华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常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
《陈书·卷七·列传第一》中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说实话,在我见过的正史记载中,第一次见到有史家特意描写一个女人的头发,说她的发质多好多好,这位史家萌到不行。
他仅仅从一个角度就鲜明地表达出了张丽华的魅力点,这轻飘飘的几句话让我直到今天看到飘柔女神郭碧婷长发飞舞的样子还会轻微走神,历史上张丽华的一头长发该得多美啊,才能让惜字如金的史书留下这一笔。
我也学到了一点,想描写女人的美,连篇累牍是没用的,一定要抓住重点啊朋友们,一个亮点就够了(这句话记得划重点)。
好的,继续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当时百官的启奏,她就坐在陈叔宝的膝盖上,应答自如,决议天下。
看到这里,虽然我也想吐槽陈叔宝的厚颜无耻,不过想想,他也算值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多少人的梦想啊,他毫不避讳地当着全天下人的面,秀了一波恩爱。
张丽华是否九尾狐,没有定论。最终陈后主不但亡了国,还连累了很多人,张丽华也香消玉殒,可见自古以来秀恩爱就没有好下场。
灭了陈朝的隋文帝赐了陈后主一个谥号,炀。去礼远众称“炀”。
风水轮流转,隋文帝肯定想不到,多年后他儿子的谥号也是炀,他是远比陈后主有名的隋炀帝,这报应来得简直不要太快。
隋朝在隋炀帝手里没两下就被折腾没了,大唐盛世开始了。
说起来,唐朝最有名的是什么?废话,当然是诗啊,唐诗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座高峰,唐人的一言一行都蕴含了诗歌的蕴藉和雅致。我总是认为,唐朝是中国古代最浪漫的朝代。
这也是个冒险的时代,天照东瀛,波涛万倾,一只只小船从日本国来到了当时的大唐朝,日本的遣唐使一波接一波漂过重洋,来到唐朝,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是的,从唐朝开始就有了日本这个名字,意思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日本国这个名字就像蓬莱岛一样,是个遐想的国度。今天很少人知道古代的中国人对那个国家有着多美好的想象。
这是个大冒险时代,一个僧人捧着一个饭钵就可以西行数万里去天竺求经,他就是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西游天竺,在与天竺的僧人交流佛法的时候,把留在印度的最后一块舍利带回了大唐长安供奉。
我常常想,到底是怎样的一份信任,才能让那些天竺僧人把视作国宝的舍利双手奉上,也许他们在想,一个翻过千山万水只为了追求内心真理的人,值得把这颗佛教的种子托付给他。
玄奘法师也没辜负他们的信任,千年后,佛教的种子在中国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贞观十七年,玄奘法师带着最后一块舍利回到了大唐,加上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那一块,以及失落不明的最重要一块,当时三块舍利全在中国。
到了唐玄宗时期,一代高僧鉴真大师决意东渡日本,带了一块舍利要到日本与那边高僧们交流。
说起鉴真大师,他是玄奘大师之后的又一个大冒险家,鉴真大师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航东渡,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同行中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只有鉴真大师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抵达了日本国。
而他第六次为什么成功了呢?因为这一次,九尾狐变成十六七岁的少女,自称若藻,诱惑了日本遣唐副使吉备真备,一起登上鉴真大师的东渡船,她追寻舍利而来。
同行去日本的还有另一艘船,那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的船,这艘船倒是没那么好运,遇到海难,这两个遣唐使没死,辗转回到了长安。阿倍仲麻吕是李白和王维的好朋友,当年李白听说他遇难还写了首名诗。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可见在唐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到底有多好。
我在查阅文件的时候,留意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当年所有参与这一次渡海的冒险者,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藤原清河、吉备真备,还有中国高僧鉴真大师,他们无一例外都得了善终,每一位都是高龄逝世,留给后世赫赫声名。
也许在那一艘冲波斩浪的船上,九尾狐也为他们面对大海的勇气所折服,暗中助他们安稳地渡过了这一程,乃至最终安稳一生。
那是多么勇敢的一群人啊!
他们远离故土,走向危机四伏的大海,目的地在未知的地方,即便如此,依旧一往直前。
此去故国三千里,唯有孤帆伴月明。
你说,唐朝那时的男儿,该有多浪漫啊!
遗憾的是,等下了船,迎接她的,又是一片血腥的世界。
九尾狐的故事,东渡篇,完。